夏日的运河波光粼粼,却暗藏溺水隐患。为守护青少年暑期安全,钟楼区河长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多方力量开展防溺水暑期安全教育实践课,共筑暑期防溺水安全堤。
河长牵头,筑牢水域安全“责任堤”
作为河长制工作的核心,辖区河长主动扛起防溺水主体责任。在7月9日的户外实践活动中,月季路社区河长牵头组织“三长”(河长、警长、网格长)集合,向青少年详细介绍大运河辖区段的水域情况,从沿岸应急设施(如救生圈、应急绳)的位置到使用方法,全方位揭开“平静水面下的危险”。同时,河长着重强调“不盲目下水、不结伴野泳”的铁律,用直白的话语将水域管理要求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安全准则,从源头夯实防溺水意识。
警长协同,拉起水域秩序“防护网”
警长作为河长制工作中的“治安后盾”,在活动中与河长、网格长紧密配合。他结合真实案例,向孩子们警示野泳的严重后果,不仅从安全角度分析危险,更从法律层面强调无序入水可能带来的问题,让“敬畏水域、遵守规则”的观念深入孩子心中。警长的参与,为河长制下的防溺水工作增添了刚性约束,有效减少了青少年涉险玩水的风险。
网格长兜底,织密基层宣传“毛细血管”
网格长扎根社区,是河长制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一环。活动中,网格长全程跟进,在户外环节协助河长、警长开展讲解,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举例,解答他们关于“遇到有人落水怎么办”“哪些地方不能靠近”等疑问;到了社区活动室,通过暑期防溺水安全讲座、巡河安全知识讲解及安全警示教育片观看,系统介绍防溺水的多场景安全注意事项。引导青少年分组讨论学习心得,鼓励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网格长的细致服务,让河长制的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个参与孩子的日常认知中。
五老助力,敲响安全警示“长鸣钟”
以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等组成的“五老志愿者”作为经验丰富的“安全导师”,在河长制统筹的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触目惊心的溺水警示故事——那些因侥幸心理导致的悲剧,那些因缺乏安全意识留下的遗憾,用真情实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命至上”的意义。这些故事与河长、警长的讲解相互补充,让安全警示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红十字护航,锻造应急处置“硬技能”
红十字急救队则为河长制下的防溺水工作注入了专业力量。在户外实践现场,队员们手把手教学,先是规范演示心肺复苏(CPR)的每个步骤,从按压深度到频率,从开放气道到人工呼吸,讲解清晰到位;再让孩子们轮流使用模拟人实操,及时纠正动作偏差,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关键要领。这种专业培训,让河长制守护下的安全防线不仅有“防”的意识,更有“救”的能力。
此次实践课,是钟楼区河长办联动多方力量开展防溺水工作的生动缩影。河长牵头抓总、警长秩序管控、网格长基层扎根、五老警示引导、红十字专业赋能,多方形成合力,将“理论+实操+体验”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未来,依托河长制工作体系,这样的守护将持续深化,为青少年的暑期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