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将至,丁堰街道以智慧防汛为抓手,通过“技防+人防”双管齐下,用创新举措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智慧闸门巧治“水患顽疾”
芳渚社区沈家塘因地势低洼,加之桐李路原有管网设计存在不足,长期饱受“上游倒灌、下游遭殃”之苦。每逢强降雨,污水漫溢、异味刺鼻,弄堂里污泥淤积,居民不得不反复冲洗清扫;最严重时,雨水甚至倒灌进最后一排住户家中,让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丁堰街道创新引入智能化治水方案,在污水管网关键节点加装智能控制闸门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水位监测实现自动启闭——暴雨来临时,闸门随水位上涨自动关闭,有效阻断上游污水倒灌;雨势减弱后,闸门智能开启,确保排水畅通。这一“智慧治水”的创新实践,不仅根治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积水顽疾,更以科技之力重塑了片区的人居环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水患变水利”的治理成效。
新建管网疏通“城市经脉”
延陵东路常宝钢管南侧路段曾是周边居民出行的“心病”。由于地势低洼形成天然汇水区,加上建设年代较早的管网设计标准偏低,这段50余米的道路长期陷入“小雨积水、大雨成河”的窘境。每到汛期,积水最深处可达30厘米,给周边企业和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街道建设办经过一个月的实地勘察和技术论证,创新采用“分流通排”的治理思路:一方面在道路北半幅新增一列雨水管道,另一方面通过分流装置与南侧原有的雨水提升泵站实现联动。这套“双管齐下”的排水系统,使该路段排水速度较改造前提高3倍以上。如今,即便遭遇短时强降雨,改造后的路段也能在5分钟内排干积水,昔日污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返。
防汛体系构筑"铜墙铁壁"
除工程治理外,丁堰街道始终坚持“防患于未然”:依托24小时智慧监测平台实现水位实时感知;组建50人专业化防汛抢险突击队,按“标准化训练”要求开展日常培训;科学布局8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形成“3公里应急物资保障圈”。通过开展多场景实战演练,确保达到“5分钟快速响应、60分钟到场处置”的应急标准。据2025年度防汛储备清单显示,目前丁堰街道已储备防汛专用塑料编织袋2万只、6-14吋潜水泵7台套、柴油发电机4台套,并配备救生衣、照明设备等应急物资300余件,所有设备均建立“专人负责、定期维护”管理制度。此外,街道创新建立“网格化巡查+数字化调度”机制,实现隐患早发现、险情快处置,全面提升防汛减灾综合能力。
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控”,丁堰街道正以科技之智、工程之实、预案之细,编织立体化防汛网络。街道将持续完善“一点一策”治理方案,以科技赋能、精准施策,让群众安心更暖心,绘就“汛期无忧”的幸福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