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洋桥旁岸坡一直有水流进关河,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在施工,终于解决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路过洋桥的市民不禁感慨到。这是天宁区幸福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区级河长、街道河长针对排查出的“消防管道渗漏”、“第二人民医院管道错漏接”问题,组织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常州自来水有限公司、第二人民医院召开现场办公会推动问题整改。
近年来,天宁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实现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和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通过强化使命担当、系统治理河湖,成功推动了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为、有效”的转变。

关河,作为常州老城厢北边线的一颗璀璨明珠,与大运河携手共绘了一幅独特的文化水环画卷。它不仅是常州城区的历史文化长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天宁区改造提升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见证了城市的蜕变与重生。天宁区以“蓝色命脉”的重生为契机,高瞻远瞩地启动了水韵绿城工程。这一工程旨在打造生态、亲民、亲切的开放活力滨水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项目总投资3600余万元,改造提升面积超过25000㎡,足见天宁区对关河沿线改造的重视与决心。
一、探路破题—深化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
天宁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设立发现、处置、养护和考核四项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积极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强化工作监督,推动各级河长严格履行好“巡、盯、管、督”职责。各级河长发挥引领作用,统筹协调涉水问题,有效提升了水生态环境面貌。天宁街道创新“河长+城管”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城管、河长联席会议,助力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配强队伍力量,确保水环境管护实现常态化。

二、统筹兼顾—有序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关河沿线的环境焕然一新。口袋公园、绿化精品道路的精心打造,让市民在漫步其间时,能够深切感受到满目青绿、水波潺潺的自然美景。从东关河弄至小东门路的景观工程和土方工程全方位提升,更是让关河沿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市民不仅可以遥望对岸红梅公园的部分美景,还能近距离观赏水中嬉戏的水鸟,这种独特的城市空间线性展示,无疑让天宁区拥有了更加别具一格的魅力。
夏日傍晚,关河两岸更是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河岸整洁干净的健身步道、活力四射的休闲广场、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如诗如画的景观公园,每一处都洋溢着让人神清气爽、幸福满满的氛围。这种“河湖美”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了自然之美,也让城市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三、凝聚合力—积极倡导共治共享新格局
天宁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多方协作、凝聚合力,积极营造全民爱水护水治水的社会氛围,构筑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关河沿线“河长制”主题要素、“节水护水”主题要素的随处可见,不仅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天宁区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也成为了宣传保护水资源、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
关河沿线居民积极加入民间河长与河道志愿者的管水队伍,舣舟亭社区的“小河长”、小东门桥社区的“巾帼河长”队伍在不断壮大。社区(村)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设置“党员巡河责任区”。
天宁区通过水韵绿城工程的实施,成功激发了关河沿线的活力,打造出了一个生态、亲民、亲切的开放活力滨水空间。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质,也让市民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和关怀。关河沿线的蜕变与重生,无疑是天宁区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