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宁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综合施策、系统治水,稳步打造全域幸福河湖,累计建成幸福河湖46条(省级幸福河湖3条、市级示范14条)、小微水体优秀片区6个、管护样板2条、河长制主题公园2个,建成生态河道60.7公里,地表水省考、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和省考断面优Ⅱ比例均达100%,市考以上断面消除劣Ⅴ类,全区河道生态品质实现了美丽“蝶变”,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织密河道保护安全网。天宁区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构建起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河道保护体系。各级河长定期巡河,年均巡河超过1万人次,通过“河长云”APP实时记录,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迅速上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将河长制纳入村规民约,建立以党员为主的护河志愿者队伍,带动周边群众共同爱水、节水、护水。同时,引入无人机高空巡查技术,让河道监管无死角,细微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2024年累计通过无人机发现并处置问题超1000件,为河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共治共享携手并进,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天宁区重点探索完善政府“治”+民间“理”的河长制模式,因地制宜设立民间河长200余名,青果巷、通济桥等社区联动“巾帼河长”“河小青”等民间河长和残疾人志愿者协会、皮划艇协会等公益组织,定期开展河道清洁、知识宣贯、岸坡整治、绿化提升等各类爱河护河宣传志愿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道保护,基本实现“河长领衔、齐抓共管”全民治水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部门联动保障机制,实行部门联动作战,形成河道治理合力。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按照“河道消劣-生态河道-幸福河湖”三步走,系统实施41条劣V类支流支浜综合整治。围绕岸坡种植、渔网鱼簖等突出问题,区河长办定期联动农业、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河道联合巡查,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巡查5次,清理菜地20余处、渔网鱼簖40余条,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态和行洪安全。
长效机制固本强基,守护绿水青山永续发展。天宁区强化三个保障,不断巩固和扩大河长制成效。强化河长保障。压实河长治水责任,深化“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联合机制,加强河道执法力度,对危害河湖安全的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解决。强化考评保障。及时调整完善河长履职评价办法和河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督促各级河长“真履职”“履真职”。将河道管护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实行“一体化”考评,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笞后进,推动河道管护水平提升。强化资金保障。实行应保尽保的资金保障机制,引导财政向河道保护管理和河长制工作倾斜,积极申报国债、政府专项债和各级奖补资金,全力保障河道保护管理工作高效推进。2024年,天宁区成功争取国债资金1.12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治理。
下阶段,天宁区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治水兴水,全力以赴打造全域幸福河湖,用心守护河湖安澜,奋力建设水美天宁,久久为功推动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