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共生,城水相依,常州市武进区位于太湖上游,水资源禀赋丰富,近年来,武进区聚力改善入湖河流水质,清内源、治外污、强统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位于武进中心城区的湖塘镇将辖区内河、沟、渠、塘等各类小微水体整治,融入现代化城区打造工作中,围绕“截、清、治、修、管”五字方针,以“聚力整治、聚心打造、聚智同行”的“三聚”模式,还群众一片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
以水为脉,聚力整治,释放小微湿地“大能量”
走进湖塘镇三勤社区,一个占地约4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如画卷般铺展在眼前。园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道一侧的绿地设计成为了休闲活动空间,一到傍晚,露天的篮球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到来。家门口的湿地公园,俨然成为了周边居民们茶余饭后漫步休闲的生态佳地。
十多年前,这里浮萍聚集、垃圾漂浮、河泥淤积。近年来,湖塘镇三勤社区先后实施支流支浜连通整治、清淤疏浚、驳岸建设等工程,让“浊水”变“清流”。2024年以来,爱心企业与湖塘镇政府、三勤社区共同出资60万元开展水环境再提升工程,在公园1.6万多平方米的水域内种植狐尾藻、金鱼藻等多种水草,推进小微湿地建设,让“小微水体”变“小微水景”。
一步一景,聚心打造,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
走进武进新天地公园,7万平方米的“玻璃海”,成为了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鸟瞰之下,水域清澈见底,仿佛一块巨大的“玻璃”镶嵌在大地之上,“玻璃”下一片“水下森林”蔚为壮观,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通过水生植物扩繁、水底石块清理、底质改良、水生动物投放等措施,巧妙解决了公园岸边落叶易冲刷至水中造成水质波动以及水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深、浅水区因地制宜,利用种植的水草植株,吸收包括氨氮、总磷等在内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帮助水体中的泥沙完成沉淀,逐步恢复水体生态链,成功将这片城区水体打造成周边居民的“幸福河湖”。
此外,湖塘镇还对东桥浜、北半夜浜、管庄浜、杨家浜等15条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全力提升水质,全年投资额超400万元。
全民参与,聚智同行,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你家门前的那条河归谁管?”这个问题放在几年前,或许没人能说出确切的答案。但现在,随着河边一张张公示牌的出现,湖塘百姓能够响亮答出“河长”的名字,且越来越多的民间河长走马上任。
自2017年起,湖塘镇创新开展“企业河长制”,湖塘镇商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24位会长的带领下,湖塘镇的企业负责人纷纷加入到了河道治理的行列中来,担任“企业河长”,通过聘请专人打理、流调溯源等方式,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治理。为下好河、沟、渠、塘治理“一盘棋”,湖塘镇还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分级夯实责任,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定期巡查、水质监测、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治理成果得以巩固。
未来,武进区将持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水体治理新路径,努力绘就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