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地高坡陡,遇短历时强降雨,洪水汇流快,突发性强,破坏力大。近年来,极端气候导致强降雨天气增多,加之丘陵山区生产、旅游等活动增加,丘陵山区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有增多扩大的趋势,防御形势复杂严峻。
为做好丘陵山区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2024年以来,市水利局组织开展山丘区暴雨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以溧阳市戴埠镇、天目湖镇等山丘区14条涧沟为调查试点,开展防洪能力、灾害风险、预警指标等调查评价工作。
11月8日,常州市组织相关单位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验收。本次工作在前期摸排、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风险等级划定及预警指标量化,为强化风险管控、完善人员避险转移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调查评估工作还纳入了省水利科技研究项目体系,将通过构建太湖流域山丘区水文水动力模型,结合气象预警等级、“三道防线”当前预报能力等方面,提出山丘区洪涝灾害预警指标优化建议,提升灾害预警的精准性、时效性,提炼形成适宜于太湖流域湖西山丘区的暴雨洪涝灾害评价技术路径。
同时,为做好2025年山丘区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工作,溧阳市编制印发了《溧阳市南部山区暴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今年汛期溧阳市先后三次发布面向南部山丘区的暴雨洪涝灾害预报预警,为此类灾害防御工作积累了实战经验。另外,溧阳市启动了全市头顶塘除险加固工程、杨村、杨庄涧河治理工程、中涧河欣龙生态园段治理工程和溧戴河(含溢洪河)应急处置工程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山丘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下一步,常州市将积极探索开展山洪灾害智能防御场景建设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强化科技赋能,聚焦预测预报、公众防灾意识尤其是外来人口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梯次预警体系建设,筑牢“人防+智防”防线,实现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为打赢水旱灾害防御战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