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近日,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完成了主城区重要河道管护牌、宣传牌及河湖长制公示牌(以下简称“三牌”)调查摸底工作,此举旨在进一步压实河湖管护责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升河道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精准把脉,摸清“三牌”管理现状
自今年7月开始,市河道湖泊管理处组织专班,历时2个月,累计派出102人次,人工巡查及复核里程共计约6804公里,对主城区重要河道“三牌”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调查发现,当前“三牌”管理存在“三难”问题:一是“覆盖难”,部分偏远河段、城乡结合部存在设置盲区,密度不均;二是“维护难”,部分牌面因长期风吹日晒,出现信息模糊、内容陈旧、设施破损等问题;三是“互动难”,现有“三牌”功能较为单一,以静态展示为主,与公众的互动性、体验感不强,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和保护的积极性。
二、靶向施策,制定“三牌”优化提升方案
调查期间,市河湖处以南市河为试点,与相关街道进行多次协调,率先“上岗”了12块新宣传牌,不仅解决了原有宣传牌老化脱落的问题,且以符合青果巷文化街区的独特设计取得了市民的青睐。
针对发现的问题,市河道湖泊管理处高度重视,下一步将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管理规范统一。在形式上,对“三牌”的材质、尺寸、内容、字体、颜色等进行统一设计,确保美观、大方,且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在内容上,确保河长姓名、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核心信息准确无误,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保障监督渠道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三是构建社会化格局,实现多元共治共享。
坚持开门治水,将“三牌”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我市将探索建立“民间河长”“河长+警长”等社会化参与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河湖治理格局。同时,以“三牌”为阵地,常态化开展河湖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守护者”,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河道“三牌”管理是检验河道治理效能的“试金石”之一。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调查工作为契机,狠抓落实,强化督导,做好“三牌”优化提升工作,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