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水利局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引领,创新普法举措,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水利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责任先扛,筑牢法治根基。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普法工作,推动普法与水利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细化普法内容、措施和责任,以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制度保障,确保普法工作扎实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将普法经费列入局年度预算,成立局普法志愿队伍,执法者即普法者。
二是重点先抓,引领法治方向。将政治引领贯穿普法全程,领导班子带头参与 “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干部职工参与率超 100%,组织多种形式专题活动7次,覆盖600人次。宪法学习常抓不懈,借助 “12.4” 国家宪法日等契机,开展宪法宣誓、庭审旁听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和线下场所广泛宣传,让宪法走进人心。民法典宣传创新形式,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让法律条文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同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党内法规,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为水利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三是品牌先树,擦亮法治名片。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围绕提高公民法治意识,精心策划“法律六进”宣传,线上线下联动,组织各类趣味普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以青少年普法为切入点,连续18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学校180余所,师生20余万人次,以重点对象带动全民法治素养提升,以品牌建设擦亮法治宣传名片。
四是文化先铸,营造法治氛围。充分挖掘水利文化内涵,将水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打造特色法治宣传阵地,依托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风景区等场所,推动水法治文化宣传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2024年常州市青龙潭水法治教育文化公园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积极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创作和法律知识竞赛,为公众提供便捷学法用法渠道,拍摄的公益视频《违法取水不可取,如此“致富”不值得》等被“学习强国”APP录用,以文化熏陶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常州市水利局紧扣四个先,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