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常州《常州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为省内首个针对“农村生态河道”创建的地方技术性指南,由市水利局、扬州大学共同起草完成。
常州河湖众多、水系复杂,镇级以上农村河道738条、2613.7千米,村级河道1408条、2236.86千米。近年来,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生态河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截止2021年末,全市已建成镇级以上农村生态河道281条,总长度985.7千米,覆盖率37.7%。各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工作任务与建设指标均有效落实,依托有效的水域水治理,全市建成美丽宜居乡村642个,有17个滨水村庄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但面对“十四五”新形势,全域“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亟需标准规范的指导和引领。该《指南》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包括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护投资与评价五大板块,聚焦现阶段生态河道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一是规划上有创新突破。突出强调对生态需水布局和水系联通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要求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合理确定河流生态流量(水位)目标。二是设计上重绿色生态。首次在生态防护技术选择、陆域植物群落设计、域植物群落设计提出了明确导向。三是在施工上讲规范有序。对施工控制、施工布置与进度、建设征地与安置,结合案例展示,进行了明确。四在管护上求标准量化。围绕实现“功能达标、水流通畅、 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的目标,对河堤堤防、塘坝溢洪沟、排灌河等水域水工程分门别类提出了量化数据标准,使各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截至目前,全市305条、1064.93千米镇级以上农村河道通过省级生态河道考核,农村生态河道43.94%覆盖率的年度目标可如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