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地处太湖流域西部,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西界茅山,南接天目山余脉,腹部有洮、滆两湖,全市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平原、圩区兼有,区域防洪格局,以北排长江为主,部分洪水东排、沿运河下泄以及相机排入太湖。汛期,除本地涝水外,还承担着上游客水下泄重任,防洪压力较大,是国家确定的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
全市现有河道2348条、5600公里,湖泊4个,水库94座,1万方以上塘坝848个,村塘23404个,其他水体121503个。
1991年太湖流域特大洪水后,我市确立“西蓄(水库调蓄、湖荡滞洪)、北排(洪水向北排入长江)、东泄(泄入太湖)、中控(新闸、丹金闸、钟楼闸控制)”的治水战略,掀起治太治江建设热潮,全市基本形成由江、河、湖、库主要堤防和控制建筑物为主的能挡、能泄、能蓄、能调的防洪工程体系。整体工程分布为“一三三八举纲、两区四片织目、四线百库系结”。“一三三八”指形成常州水网之“纲”的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三座重点湖泊,新孟河、新沟河、京杭运河三条流域性河道,以及与之连通的丹金溧漕河、扁担河—孟津河、德胜河—武宜运河、澡港河—丁塘港、通济河—夏溪河、北河—中干河、胥河—南河—南溪河、中河—北溪河等八条区域性骨干河道。“两区”为承接“省级十七个水利分区骨干网”中的湖西区、武澄锡虞区;“四片”为全市河湖库共同形成的运北水系、运南水系、洮滆水系和南河水系。“四线”为环湖、沿江、湖西高水高排及武澄锡西四条控制线,发挥着常州高低分排、分片控制的重要作用;“百库”为常州 94 座及正在开展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承担着全市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