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 孝满人生
——记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市分局潘华琴
荣誉榜:2013年江苏省省级机关首届孝星、常州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示范岗”、2015年“最美常州人”。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当我们还感动于“扇枕温衾” “芦衣顺母”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时,当我们还在谈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孝敬只能作为昔日美谈时,潘华琴,常州水文局一名普通职工,默默地用孝心和爱心画出了美丽的人生轨迹,更为水文人树立了孝亲敬老的榜样。对于孝,潘华琴有着自己朴实的理解:
“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
上世纪80年代,勤劳善良的潘华琴与水文站职工陈卫东在常州小河镇喜结连理。婚后,水文工作的忙碌和家务的繁琐,并未让重情重义的潘华琴把远在苏北农村的公婆丢在一边,常常长途跋涉去探望二老,嘘寒问暖。1990年初,考虑到公婆年纪已大,潘华琴顾不上一家三口住房紧张的现状,把二老接来常州一起生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十几年来,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受到同事朋友的一致称赞。潘华琴除了在生活上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在精神上给予呵护。她经常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述人生经历,婆婆更是把潘华琴当成女儿一样,有知心话也无不对她讲。
“照顾公婆是最大的幸福”
2003年8月4日,对潘华琴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年近70岁的婆婆被确诊为贲门癌晚期。听到这个消息,一向与婆婆亲如母女的她躲到医院的角落里痛哭了一场。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和蔼可亲、健壮开朗的婆婆竟得了不治之症。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不适合再做手术,医院决定进行放射化疗。由于化疗的副作用,婆婆的咽部疼痛难忍,她日夜服侍在床,陪着老人说话,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有了儿媳的陪伴,坚强的老人硬是强忍着剧痛坚持了下来,与同屋的其他病友开玩笑说:“一定要治好我的病,要不怎么对得起这么上心给我治病的‘闺女’呢?”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医护人员的认真治疗和潘华琴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得到了遏制,疗程结束后出院回家休养。回家后,在潘华琴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婆婆的病情一直很稳定,婆婆逢人就夸:要不是我的好儿媳给我看病、又这么耐心照顾我,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可惜天不遂人愿,2007年10月,老人的病情再次复发,无情的病魔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在弥留的日子里,老人家拉着潘华琴的手说:“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你们已经尽力了”。
婆婆的去世,让潘华琴暗暗发誓要更好的对待公公,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婆婆去世后,公公的失落和孤独被潘华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8年,潘华琴利用公休假带着公公去云南旅游,秀丽的湖光山色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抚平了老人内心的伤痛。回来后,老人明显开朗了许多,人前提到儿媳更是赞不绝口。
“干好水文工作是最大的孝”
潘华琴是个有着35年工龄的“老水文”,全局唯一的女性水文技师,在小河闸水文站、局水情科、局办公室都工作过,不管是业务工作还是后勤管理工作,她都是行家里手。天道酬勤,她先后被授予全省水文系统“先进个人”、常州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示范岗”、考核“优秀”等次。她说,作为水文人,工作性质不允许时时陪伴在老人身边,但能为水文事业出一份力,让老人骄傲、开心,就是最大的孝。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榜样就是力量,潘华琴同志以“百善孝为先”这个信念,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几十年如一日,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和谐小家的同时,也向周围的人诠释着什么叫母慈子孝,什么叫真善美,告诉向善行孝的人们,孝,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