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溧阳市水利(水务)局
俯瞰溧阳,河湖起舞,碧波荡漾,脚下这片沃土正呈现出和谐奋进的美景:新城镇时尚现代,新农村隽永迷人,醉人的稻香在清新的空气中氤氲,沉甸甸的果实摇响了捷报频传的风铃……
美哉,壮哉!江南之美,最美在水。如果没有水的温润,1535平方公里的溧阳大地哪得这般钟灵毓秀,体态丰润!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与天斗与水斗,每每发出“何时缚住苍龙”的呐喊。光阴荏苒,时间的长河流进了新世纪的今天,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响彻广袤的田野山乡。溧阳水利人乘着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强劲东风,弘扬“三创三先”精神,奋勇争先,水利水务事业又一次浪奔涛涌、风帆再起,正迈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上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路看来,溧阳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经过60多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排涝、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
——全市丘陵山区现有各类水库64座,总拦洪面积466.4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57%。与此同时,在山丘涧沟中,还兴建了许多梯级坝和滚水坝,这些拦蓄洪工程发挥了重要的防洪效益。
——全市境内现有河道279条,总长884.45公里,为改善全市行洪引水条件奠定了基础。
——腹部圩区现有大小圩子667只,圩堤总长1173公里,为全市主要的挡洪屏障。
——全市建有固定灌排站468座,装机562台套,总动力172万千瓦,排涝面积55.62万亩。
——全市64座水库,灌区面积为17.68万亩,13388座大小塘坝,受益面积20万亩;951座各类固定机电提水灌溉站,直接灌溉面积56.26万亩,补水面积10.43万亩。
——全市77.47万人以水库水作为生活水源,年供水量约4500万立方米。
——全市80多万亩水田中,沟、渠、路及其主要控制建筑物已基本配套齐全的有60万亩。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溧阳的河川水泽、沟壑塘库、农田山坡,点点滴滴,包含着溧阳水利人太多对溧阳的爱!凝聚着溧阳水利人太多对水利事业的情!
岁月轮回,风雨兼程。“十一五”以来,溧阳水利人积极转变治水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先后投入13.75亿元,全力打造“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不断提高防汛防旱保障能力,为推进溧阳城乡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水利建设,使得溧阳的水利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防汛抗灾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打造民生水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历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事关老百姓的福祉。溧阳水利人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洪兴利功能和民生效应,扎扎实实抓措施,踏踏实实搞建设,不敢有丝毫懈怠。
溧阳的水库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及历史原因制约,水库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几十年运行,一座座水库变成威胁民生的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兴利效益,确保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溧阳水利人紧紧抓住国家和江苏省组织水库除险加固的契机,发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争取项目和资金成效显著,通过6年建设,累计投入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部6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加固后,座座水库碧波荡漾,条条大坝固若铁钢,彻底解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担忧,“头顶库”现在已经变成了“安全库”、“兴利库”、“风景库”。
溧阳河网密织,村塘密布。全市有县级主要河道20条、长272.12公里,乡镇级河道106条、长334.81公里,村级河道153条、长277.52公里,村塘6323座(条),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多方面因素,致使河塘淤积、河床抬高、断面缩小、引排受阻,不仅防洪抗旱和水上运输压力增加,而且水质恶化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群众总结为:“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引水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垃圾成灾”。溧阳水利人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行政推动;坚持规范操作,强化整治成效;坚持综合整治,强化协调发展;坚持建管并重,强化长效管护。6年时间,总投入近5000万元,共清淤河道191条605公里、清理村庄河塘5649座,不少地方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村庄河塘称为“健康生命塘、致富幸福河”。
农田水利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面对大量年久失修功能萎缩的农村涵闸泵站,溧阳水利人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规划,先后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2亿元,改造涵闸泵站496座、塘坝达标建设247座、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建设防渗渠道350公里,农田水利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打下了扎实的水利基础,2012年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
污水收集处理是与城市水环境、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溧阳市水利(水务)局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起点,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配套,新建城区污水收集管网178公里,对38个居民小区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了经济开发区92家企业79个排放口的污水纳管建设,城区9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管网框架基本建立,污水收集处理率超过90%。
当前,溧阳水利人正致力于城市防洪大包围圈二河三闸三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了燕山河、茶亭河的治理,新村枢纽、窑头枢纽拔地而起,蒋家荡枢纽和茶亭、花园头、油榨头3座节制闸也已全面开工建设。6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批复陆续下达,10条102公里的农村河网连片治理重点县项目已报水利部立项审批。展望未来,溧阳水利人“高坝长堤锁蛟龙,碧波清流润民生”的夙愿将成现实。
打造资源水利
溧阳半丘陵半圩区,水资源总量约为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200立方米,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水质型缺水现象日趋严重。
溧阳水利人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保护开发并重。在开源上,加强丘陵山区塘坝蓄水工程建设,完成了466座5万方以上大塘坝的改造;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提高水库安全蓄水能力;结合水库除险加固,实现水库扩容近400万方;实施水库联合调度,化水害为水利,在完成沙河、大溪水库水资源联合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管理,增加2600万方的蓄水能力后,又把目光瞄准了吕庄等具备条件的水库抬高控制水位工作。
在节流上,实行严格的取用水许可审批,全市企业取用水基本做到先申请,再用水,全市用水户计量设施累计安装率达到90%多。推广节水技术,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动用水大户加快节水技术改造,鼓励用水企业实施中水回用,全市中水回用量达1000万吨/年;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鼓励创建节水型企业,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技术支撑、企业(社区)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保护开发上,建立健全重要水源地保护制度,积极开展集水区水土保持工作和河道清淤整治,修复水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对全市新申请取水许可企业坚持水资源论证先行、加大出入境水资源监测和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打造生态水利
溧阳是一个多丘陵地区,为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市政府关停了绸缪化工园,实施了丹金溧漕河等6条主要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沙河、大溪、塘马、前宋水库退渔还湖、退耕还林(草)5.6万亩和天目湖周边农户生态户厕改造4600户,实施了沙河水库生态清淤220万平方米,建设了沙河水库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塘马水库湿地公园。溧阳水利人先后完成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近200平方公里,对河塘河道进行清淤,落实了水库湿地保护治理措施,建设了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小型水库流域范围的重污染经营项目进行了清理退场,对181条长809公里河道和64座水库实行了长效管护,在即将实施的中小河流治理中推广应用生态护岸,对长荡湖实施退圩还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打造生态水利。天目湖凭借其良好的水生态和75%的森林覆盖率,被游客誉为“华东游憩首选地”、“天然大氧吧”,溧阳也被评为“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旅游城市,江苏省河道(河塘)清淤先进县(市)。
围绕民生、民本,溧阳水利人贯彻落实溧阳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决策部署,凭借中央1号文件精神东风,正不遗余力做好民生水利大文章,坚持以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圩堤达标建设,以重点塘坝加固完善山丘区拦蓄能力,以城市防洪大包围工程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标准,以区域供水治污工程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全面提高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更大范围、更高程度造福人民、惠泽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