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25日,我局召开2005年度年终总结大会,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马乃强作总结报告。局机关全体人员,局属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全局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的一年,年初以来,全局职工按照保障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护水环境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城乡水利统筹、建设管理齐抓,两个文明共建,进一步加大力度,水利各项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地确保“十五”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全年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八个特点:
重点工程建设在规范提高中稳步推进。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力度加大。武宜运河拓浚、武澄锡西控制线口门建筑物工程、澡港河南段整治工程、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等全面完成,塘马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江堤达标桃花港泵站通过竣工验收。在今年的水利建设中,综规处、质监站切实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基建程序,加强质量控制。按照水利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及时组织申报、下达和审批设计概算,督查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2005年对省重点工程、城市防洪、水环境整治等工程开展招投标监督和质量监督20余次。城市防洪横塘北枢纽工程土建施工与安装、设备采购等均实行了国内公开招标;溧阳塘马水库除险加固、武进西控制线等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明显加强。在塘马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施工招投标中,首次采用招标代理的形式进行国内竞争性招标,取得良好效果。
城市防洪和水环境整治在强力推动下加快发展。2005年是“水利进城”后各项建设有突破的一年。常州城市防洪横塘河北枢纽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创建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工地”。市中心区9.5公里防洪墙应急整治工程、9处居民区洼地除涝工程在汛前完工。市区水环境整治,及时应对和化解建设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一期工程水利项目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二期10条河道整治进展顺利,2005年年内实施的项目无论在建设质量上,还是施工进度方面均好于往年、快于往年。年内,金坛、溧阳两个辖市的城市防洪规划通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审查和同级政府的批准,部分城市防洪工程已经启动实施。
城市水利市场化融资在攻坚克难中取得突破。一年中,市及辖市区通过积极争取,在切实增加财政对水利扶持力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财政用于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有了新增长。2005年市级对水利投入突破5000万元,其中用于农村水利投入达到1050万元,创历史新高。武进、金坛、溧阳、钟楼、戚区与上年相比也有较大程度增加。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市区青龙、薛家相关开发地块的测算、协议签订工作。办理了部分土地前期开发的报批手续。在建设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做好融资,争取市农行贷款1亿元,市商业银行贷款3000万。辖市、区市场化筹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武进区在今年的城镇给排水工作中,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借用外资和民资发展污水处理、镇域联网建设等水务事业。金坛水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溧阳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处均组建完毕,切实加大了财政投资、政府注入土地增资、市场化融资筹措建设资金的力度。
农村水利在政策调整中创新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加强城市,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两工”取消,“一事一议”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新形势,在工作思路上,突出抓好河道清淤、水源工程、圩区治理三项工程。在投入方式上,突出增加政府投入,实施好财政扶持政策。在推进措施上,区分平原圩区、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明确主攻方向,突出以点带面,加强示范引导,实施分区治理,重点突破。丘陵山区塘坝建高潮迭起。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有了新的突破,三年清淤取得明显效果。圩堤加固几年行动不力的情况有所改变,农村闸站效益衰减势头得到遏制。城镇、园区水环境有所改善。涌现出金坛建昌井庄河、白龙荡中心河,溧阳新昌新联河,武进横林狄坂河、潘家河,戚区潞横河等一批软件建设落实,硬件质量达标的河道长效管护典型。武进区奔牛镇成为首个镇村施长效管护试点乡镇。
防汛抗旱和水利管理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不断强化。2005年我市总的汛情是,前期降雨偏少,后期台风偏多。全市6月26日入梅,6月29日出梅。出梅后持续高温,丘陵山区出现较重旱情,实施了3次人工增雨抗旱作业。8月上旬和9月中旬先后遭受了第9号台风“麦莎”和第15号台风“卡努”的正面袭击,在抗台过程中,坚持统一指挥,超前决策,科学调度,使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在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预警信号,及时更新台风动向和防台抗台措施。二是采取了中小学停课的预防措施。三是全面启用抗台应急预案和部门联动抗灾机制。15号台风“卡努”过境期间,市及溧阳防指24小时对沙河、大溪水库下达防洪调度令4次,确保了水库安全。金坛、武进、新北防指与公安、港监、渔政等职能部门统力协作,防指领导亲临现场指挥,4小时内转移滞留在长江、鬲湖、长荡湖区船民6000余人,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防汛防旱防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重建轻管”的局面有明显改观。规划前期工作取得新成果。完成了“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常州城市防洪规划修订报告、2007-2010年县乡河道疏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规划。水利管理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小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75座小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在年内按期完成并上报省厅,堤坝白蚁防治、水利绿化工作有序开展。市区调水换水机制进一步完善,换水释污工作常年开展,城市河道社会化保洁管理机制得到完善,添置保洁船只,扩大保洁范围,公示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水利工程在完成防洪排涝任务的同时,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
水资源和节水工作在强化职能上力度加大。突出强化依法行政,突出强化执法机制创新,突出水资源保护职能的落实,高度重视水利法制管理。以《水法》《行政许可法》为重点的“四五”普法宣传取得明显成效。执法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新北、天宁、钟楼、戚区4个区水政监察大队机构重组,成立溧阳市水政监察大队直属中队。常武地区地下水封井限采任务全面告捷。五年来共填封深井1093眼。着力加强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延伸工作,会同新北区,对江边化工区、澡港河沿线工业企业用水和废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整治排污口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专项调查和执法检查,妥善调处与丹阳,宜兴等一批边界水事纠纷,迈出水资源管理向水量、水质并重转变的扎实一步。市区节水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节水职能向基层延伸力度进一步加大,举办了首届城市节水宣传周专题报告会和节水成效巡展,参会参观人数达1.2万次,社会反响良好。在去年水利、质监、经贸三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产品定额的基础上,会同建设局、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常州2005年用水计划及考核办法的通知》,下达了2005年城市自来水用水计划。举办节水统计、水量平衡测试培训班,完成省级节水示范项目建设5个,企业水量平衡测试6家,有3个家企业通过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初审。金坛,溧阳、武进区均落实专人专职负责节水事务的管理,开展节水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水利队伍建设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新观念。科技兴水成效显著。水利信息化逐渐成为水利建设中的新亮点,而且提高了自身现代化水平。完成了沿江魏村、澡港水利枢纽自动化监控系统,市区防洪闸站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开通了常州水利网,建成市水利局电子政务系统并全面投入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局直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年内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圆满完成局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阶段的预定任务。局直各单位技经济目标完成再创新高。通过教育,局直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效能建设有了新的明显进步,有力地推动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