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水利工作会议部署今冬及2006年目标任务
秋去冬来,正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11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溧阳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十五”以来的水利工作,规划落实“十一五”水利工作目标,分析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研究部署今冬及2006年水利工作的各项任务,加快推动水利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步伐。
“十五”以来,我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防洪保安和水源建设并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工作重心由以农业农村为主向城乡统筹、加强城市转变,建设重点由流域性工程向城市防洪、区域治理转变,管理方式由重建驾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全市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流域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城市水利取得突破,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去冬以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列入国家流域治理项目的武宜运河拓浚、武澄锡西控制线口门建筑物工程、澡港河南段整治工程、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完成,塘马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主体工程。江堤达标桃花港泵站通过竣工验收。城市防洪横塘片横塘河北枢纽、市中心区防洪墙加固工程、居民区洼地除涝工程年内全面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与此同时,各级防指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先后夺取了丘陵山区抗旱、防汛和抗台三大战役的胜利。
总体上看,“十五”以来,全市水利建设呈现出流域工程、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市的水利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从当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看,对加快新形势水利发展的观念仍须进一步加强;二是从全市水利工程现状上看,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三是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看,河道环境整治任重而道远;四是从行业自身发展情况看,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一个阶段“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市委、市政府明确,我市要建成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先行区,200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1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一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常州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紧紧围绕全市“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加快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流域防洪标准,完善骨干配套工程,到2010年底,长江干堤全面消险除患,江心洲保持岸势稳定,沿江、环太湖防洪达到50年一遇,武澄锡、湖西地区区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常州城市中心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准,非中心区达到100年一遇,金坛、溧阳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城镇和集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农村千亩以上圩区逾历史最高水位不出险,全市水利工作专业领域和运行系统初步达到现代化要求。
根据今后一个阶段全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今冬和明年全市计划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18亿元(其中城市防洪工程和重点工程1.95亿元,市区水环境整治0.73亿元, 农村水利2.5亿元),着力推进城镇防洪工程和水环境整治,全面加强小水库塘坝除险加固、河道清淤及长效管护、区域治理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如期完成流域性重点在建工程,主要安排以下六项建设任务。
一要持续推进治太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标准。2006年要全面完成武宜运河拓浚续建、溧阳塘马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两项工程的扫尾工作。二要大力推进城镇防洪和水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改善城镇环境面貌。加快推进横塘河北枢纽建设,实施横塘河南枢纽,确保年内横塘河南、北枢纽全面竣工投运;启动丁塘港防洪工程;根据大运河城区段南移、区域水环境调度和老大运河景观要求,适当调整城市防洪布局,积极推进城市防洪墙应急加固和城市洼地除涝工程建设。以发挥河道综合功能、改善河道水质,治理河道环境为目标,全线推进三井河河道整治工程,启动三宝浜一期工程和北塘河拓浚整治。切实加快金坛、溧阳、武进等辖市区及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三要稳步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切实提高防洪防灾能力。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动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民办公助”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2006年度计划完成圩堤加固102公里,新建改造圩口闸25座;疏浚河道112条252公里、建设护岸3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塘坝191座,增加蓄水库容130万立方米;建设各类防渗渠道227公里;新建、改造泵站132座;完成小沟以上建筑物1420座;完成土方1261万立方米,投入资金2.5亿元。平原圩区,按照“管好河道、筑好堤防、搞好配套”的思路,加快堤防险工隐患处理和病险涵闸站更新改造,切实提高圩区防汛抗灾能力,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丘陵山区,按照“巩固发展标准塘坝,大力推广水土保持,切实加强水源保障”的思路,突出水源工程和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小水库、塘坝的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工程,增强蓄水保灌能力。全面开展塘坝“质量达标工程”建设,用5年时间完成蓄水量在1万方以上塘坝的综合整治。城郊及各类开发园区,城郊开发园区,按照“调整水系、完善设施,强化管理”的思路,加快集镇及园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进度,沟通整治断头河浜,改善水质,提升环境。四要积极开展农村河道清淤,确保水清河畅。抓住省提高专项补助的机遇,切实加大财政配套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切实加强河道清淤的后续建设和管护,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五要认真抓好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提高山区供水保障能力。在对小型水库、塘坝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落实项目,落实资金,全面实施,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有效解决山丘陵水源缺乏这一个热点问题。六要有序推进科学管理,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着力抓好地下水管理,严格实行排污控制,认真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排污口审批制度等制度。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推进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市场准入,严格资质许可,完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责任主体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专管机构,落实管护经费,保证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赵忠齐主持,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伯鹏、市政协副主席宋诚宇出席会议。副市长蒋新光就如何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市财政、计划、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及二市五区政府分管领导,辖市区财政、计划、国土、水利、农林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