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透视成都从水利局到水务局之变
发布日期:2005-11-21  来源:成都日报

核心提要

  如果水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很难出台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即使出台了,也会因执法主体混乱而无法有效实施。“多龙管水,政出多门”对一个城市的恶果是没有人真正对水资源平衡负责。

    今年3月,四川省政府批复成都市组建水务局的报告;9月,成都市撤销市水利局,新组建市水务局;10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原水利局局长周莉蓉为市水务局局长;11月10日,市政府办公厅批准市水务局“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方案,市水务局开始正式履行新整合后的各项职能。自此,全市范围内的水,无论城区的、郊区(市)县的,天上的、地面的、地下的,上水、中水、下水,其保护、开发、利用、管理都统一由水务局主管,不再分属多个部门。

  组建现状
  四部门职能归一

    新组建的市水务局整合了原来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能:原市水利局(含市防汛办)承担的全部职能,市政公用局承担的城市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维护、改造、管理以及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对水企业进行行业管理指导职能,市容环境管理局承担的城区河道(包括河堤和水域环境)管理与防汛工作的职能,府南河办公室承担的对府南河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水务局办公地点设在原水利局所在的市政府三办公区(西华门街19号)。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郫县、新都、蒲江、双流、新津、青白江区六个区县率先组建水务局,其中郫县最早,于1999年夏天正式挂牌。但部分区县的水务局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相关部门的职能鲜有改变。随着市水务局的成立,其他区(市)县正在积极准备组建,并根据市上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关链接
  
  1988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水法》中明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构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法律框架。

  1993年7月,深圳市借鉴香港水务管理的成功经验,组建了水务局,主管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防洪排涝、水土保持和城市供水、用水。实现了: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含矿泉水、地热水)在内的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城市防洪排涝、水源、供用水、水土保持的统一规划;水源工程和制配水工程同步建设;防洪调度、水源调度、供水调度的统一协调;开源节流、节水供水统一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相协调。

  组建背景

  A 水的七大烦恼

  传统的城乡分割水资源管理体制造成管水源地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回用。市水务局一位工作人员形象地把过去我市和其他地区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比喻为七大烦恼:

  烦恼一:“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没有人对供需平衡负责,没有部门与省上相关部门统一交涉,保证水源的质和量。

  烦恼二: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

  烦恼三:工作交叉,责任不清,一件事涉及几个部门,涉及两个主管口,谁也决定不了;

  烦恼四:无法有效地控制污染,目前纳污总量由水利部门定,而排污总量由环保部门定,没有人对枯水期生产排污高峰造成的水质急剧变化负责;

  烦恼五:没有人考虑河道积累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烦恼六:没有人对重大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水资源供需和防洪保障论证;无法建立统一的管理法规;
 
  烦恼七:难以真正节水,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政府收入的减少。

  B 防洪体系老旧

  目前,我市江河已治理约450公里,建成水库198座(中型水库4座),水库总库容约3亿立方米,在建的紫坪铺水库库容11.12亿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成都平原的防洪能力,岷江、沱江成都河段防洪体系初具规模。

  但我市除岷江紫坪铺水库以外,沱江上游和其他河道均无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丰沛的水资源大多数以暴雨洪水的形式流失。丰水期洪水灾害严重,枯水期缺水。我市的重要城镇大多沿江、沿河,市管以上江河已建各类堤防及护岸工程450余公里,仅占规划长度的47%,有些堤防建设早,标准低,新建堤防速度慢,短期内难以达到防洪标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水网规划滞后于建设,城市排洪河道存在盲目建设现象,局部内涝情况尚存在较大问题,中心城市水网需重新布局。

  C 缺水5.27亿立方米

  根据《成都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测算,到2010年,我市供水量只能达到132.14亿立方米,将缺水5.27亿立方米,户缺水率为16.05%,水资源供需缺口仍然很大。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缺乏人工调控水资源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使年内70%以上的水资源在汛期以洪水形式流走,枯水期缺水又无法补偿,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加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总体利用率仅为24%),浪费严重,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要求,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态势日趋严重。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之一。

  D “洋水务”带来市场竞争

  水作为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水市场,即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我市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回用的投资、建设、管理、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我国已加入WTO,“洋水务”进入了我市水市场。当务之急,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成都市水务局,实行水务统一管理的新体制。

  E 体制问题已成一大障碍

  我市现行的“多龙管水”体制,政出多门、执法分离、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合理利用及利用率的提高。体制问题已成为解决我市水问题的一大障碍。

  六大变化
  不让水再白白跑掉!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如果水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很难出台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即使出台了,也因执法主体而无法有效实施,不统一管理很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原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认为,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不是谁归谁管的问题,更不是哪个部门吃掉哪个部门的问题,而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市水务局有关人员认为,我市实施城乡水务统一管理后,将对城乡水资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过去:各管各造成水旱灾害
  今后:“水漫金山”得到防控

  过去,我市城内城外对水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同时由于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丰沛的水资源大多数以暴雨洪水流失,一方面是洪水灾害严重,另一方面造成枯水期间缺水。

  据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水务局成立后,在防洪规划上将以城镇防洪安全为重点,推进城乡防洪一体化,按照防洪规划和水系流域治理规划的总体安排,以城市和重要小城镇为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向乡村扩展,最后形成全流域的城乡统一的防洪体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全方位纳入统筹安排和管理,才会有的放矢地防洪除涝。我们相信,过去有地方水漫金山的恐怖局面今后将会切实得到有效防控。

  过去:为防洪随意占河道
  今后:还河道以健康身板

  在以往的防洪工程建设中,大多以解决河道的行洪安全为主,对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重视不够,挤占河道,围垦滩涂、河滩地,不合理的随意疏浚,对河道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不规范采砂,使河道自然形态遭到严重破坏。

  给洪水以出路,还河道以生态,将防洪工程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构建生态健康河道。恢复水生动植物群落,满足人的亲水性。

  过去:成都市喊“渴”
  今后:不让水白白跑掉

  由于过去对环境用水的忽视,造成了河道生态用水严重匮乏,环境用水不足,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水质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我市本地水资源量短缺,又缺乏足够的调蓄能力。再加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势必对我市水资源配置造成严重影响。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兴建大中型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在山丘区继续实施雨水的收集利用工程;保护好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不让水白白跑掉。

  过去:水喊“我脏”
  今后:淘尽污水渣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河道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中心城区河道枯水期断流,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污水治理是我市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也最受老百姓关注。今后将采取区域与流域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工程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分散处理、生态处理和对面污染处理的模式和措施,同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污水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过去:长效节水机制薄弱
  今后: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长效节水工作机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重新规划水系的基础上,考虑河道条件、污染及治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出不同污染状况下各河道所需生态用水量。以此为依据,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不轻易让水溜走,逐步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努力建成中心城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过去:紧急情况吃水困难
  今后:饮水安全项目铺开
  
  饮水安全尚未彻底解决,一是中心城区饮用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二是在农村没有应急水源,还有311万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全力保护城区饮用水水源,确保水质安全;同时兴建农村水利工程,解决安全引水。今年上半年已正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现已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今年已有5个区(市)县率先启动饮水安全工程,将建设24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在2015年之前全面解决全市农户吃水难问题。

来源:成都日报 2005年11月18日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