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水土保持“两个可持续”
水利部副部长 鄂竟平
水土流失不仅是我国重大的资源问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生态问题。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土保持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两个可持续”,即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通过实现“两个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可持续”:水土保持最根本的目标
首先,实现“两个可持续”是解决当前资源“瓶颈”的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瓶颈”。从我国水土资源面临的形势来看,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1.41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2%。水土资源有限性和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一旦超过了极限,有可能引发资源危机。因此,必须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使之可持续地利用。从我国生态与环境的状况看,基础比较脆弱,承载力十分有限。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3—3.5倍,人均每年搬动的土石方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因此,如不实现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现代化进程中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将可能超出生态与环境的支撑能力。 其次,实现“两个可持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水土资源和生态与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现在我国正处于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人均GDP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得当,经济社会就能够继续向前快速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徘徊,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当前必须在资源与环境问题上做出慎重而科学的选择,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环境可持续维护的前提下,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现“两个可持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在水土流失地区。特别是西部水土流失区,集中分布着全国一半以上的贫困县和70%以上的贫困人口。专家分析,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够向城镇和工业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有限的,实现多数农民脱贫最现实的途径仍然是土地。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把保护水土资源、高效持续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点和着眼点,始终把保护、改善生态与环境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攻方向。
水土保持:实现“两个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与任何单一的措施相比,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科学配置各项措施,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水土保持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水土资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事实上,经过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收入、人口环境容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水土保持在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有效增加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与环境。 实践表明,只要把水土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生态与环境维护好,就能脱贫,能发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经过15年连续的建设,治理区荒山荒坡减少了81%,林草覆盖率由23%提高到45%,土壤侵蚀量减少50%以上。同时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63公斤提高到51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51.3亿公斤,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 科学发展观对水土保持的具体要求 认真回顾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的历史,许多做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但也有一些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比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等。50多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坚持这些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0多万平方公里,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全国共建设基本农田1300万公顷,20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水土保持脱贫致富。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违背自然规律。二是违背经济规律。实践证明,就生态论生态,老百姓的吃饭、烧柴等问题不解决,建成的生态与环境工程也不可能稳定。 实现“两个可持续”落实到水土保持的具体实践中,最核心的是要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树立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与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财富。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统筹协调的理念。在技术路线上,水土保持要始终坚持综合治理,当前要突出生态修复措施;在区域布局上,要全面兼顾,上下游统筹,实现东中西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第三,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突出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前提和手段。第四,树立和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总之,以实现“两个可持续”为根本目标,是水土保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对资源和生态规律更高层次上的把握。 围绕“两个可持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做好监督保护工作,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二是大力推进生态自我修复,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三是做好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土地生产力。四是在水土流失地区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五是做好秀美家园建设工作,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六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