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翟浩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进行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05-06-28  来源:水利部网站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站6月25日讯(记者 巩劲标)6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继续在北京进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祖主持今天下午主题为“节水”的第五单元会议。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受汪恕诚部长委托,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主旨演讲,并回答了部分代表的提问。水利部矫勇副部长也出席了本次会议。世界银行能源和水资源局局长杰穆·赛伊尔(Jamal Saghir)在会上演讲。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论坛主要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中国政府官员一起讨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促进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在中外企业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对话和交流的机制与渠道。本次“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为期两天,中外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

 

  附:翟浩辉副部长演讲全文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就“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许多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南方很多地区也因干旱遭受缺水的困扰。由于缺水,造成许多地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荒漠化、沙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长期存在着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节水潜力很大。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06立方米,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5,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62%,与国际上用水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不断增长的废污水的排放对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用水的浪费和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缺水问题。

  据预测,未来中国用水总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这个时候全国用水总量估计在7000亿—8000亿立方米。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修建了大量的水坝用于雨水储备。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这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为理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核心是制度建设。主要思路和做法:

  第一,制定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流域用水权分配是区域用水权分配的依据。在制定流域水资源规划时,要把用水权分配作为重要的内容,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用水权时,要注意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注意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

  第二,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项工作或产品的具体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指标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第三,综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和科技措施,来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行“超用加价、转让有偿”的制度。

  第四,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通过用水权的市场交易,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五,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水是物质生产的最重要的资源,水资源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表现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的支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权分配方案;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要保障公民,特别是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的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要广泛推广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

  第六,无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把它作为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首先,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改善了用水管理,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目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中国开始得到推行。在黄河、黑河等河流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实行计划用水。强化了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深化水价改革,完善了水价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手段,城市供水初步实行了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变。全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2亿亩,农田灌溉用水量每亩从1993年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43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率10年来提高了10%左右。城市年节水量达到3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8年55%提高到2002年62%。

  其次,以甘肃张掖为代表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张掖市已经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减了用水量,实现了当地经济增长和促进下游生态修复的双赢。同时,全国近百个市、县,针对各自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宁夏和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在水权转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水资源在行业间的优化配置。

  应该看到,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才刚刚起步,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困难很多,难度很大,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不单纯是水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全社会用水制度和管水制度的根本变革。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形成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需要极大的改革勇气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同时,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和科技保障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用水方式和用水习惯,形成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更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路正确,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中国就一定能够建成节水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我的发言就到这里。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