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令人难忘的2004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5年。新的一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实施“十一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全省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工作大局,按照保障防洪安全、保证水资源供给、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加强南水北调和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加强区域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水利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全面提升水利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将今年工作要点分六个方面报道如下:
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之一)
根据国务院加快治淮部署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计划安排,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确定2005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总投资40亿元。
一是突出以治淮为重点的流域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新沂河整治、中运河和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治淮老三项加固工程以及奎睢河、湖洼治理、黄墩湖滞洪区建设等工程。继续实施长江河势整治、海堤加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大江大河的防洪保安能力。
二是突出以南水北调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实施计划安排,完成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建设,加快刘山站、解台站工程建设,实施蔺家坝站、淮阴三站、淮安四站建设及江都站改造工程,争取实施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和截污导流工程。同时,积极争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实施泰东河整治等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突出以提高引排能力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工程建设。按照流域与区域统筹、大中小工程兼顾的原则,以提高引排能力为重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太湖淀泖地区、里下河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加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四是突出以防洪和水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水利建设。随着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为城市发展提供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快实施一批城市水利建设的重点工程,尽快完成全省大中型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并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改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水利工程成为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标志性工程。
五是突出以除险加固为重点的水库整治工程建设。我省共有908座大中小型水库,其中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41座、小型水库861座。大多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标准不高,安全隐患较多。除已争取国家计划,完成了2座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在建2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外,仍有3座中型水库、300座小型水库为病险水库。从去年开始,我们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12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从今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30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今年计划完成7座中型水库、5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六是突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四项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水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今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主要实施县乡河道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和山丘区水源工程为重点的四项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土方4.5亿立方米,其中疏浚县乡河道土方1.5亿立方米;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3.3万座,更新改造圩口闸450座,新建改造塘坝2000面、大口井600眼,实施10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33平方公里。
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已建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重点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太湖治理工程和通榆河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做好防汛防旱工作,防止水旱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历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始终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按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防旱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努力满足全社会生产和生态用水。
一是全面做好防汛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工程调度方案、防洪抢险预案及滞蓄洪区应用预案,增加防汛物资储备,落实抢险组织和强化抢险队伍,提高专业防洪抢险能力。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岁修和水文通讯设施等防汛准备工作。
二是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进一步完善抗旱水源调度应急预案,切实加强用水管理。继续补湖补库,做好蓄水保水,抓紧进行抗旱翻水站和抗旱机井的维修工作,为春季和水稻栽插用水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认真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进一步查清城市防洪的薄弱环节和险工隐患,落实城市防洪责任体制,细化城市防洪抢险预案,妥善处理城区防洪和流域性河道防洪的关系。
四是继续加快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抓紧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软件的研制完善工作,加快防汛指挥决策系统二期工程和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系统的决策支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