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带着对常州水文分局内部管理改革成效的仰慕,记者又一次来到常州,来到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李家振局长的办公室。
“水文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技术,技术的先进与否,关键看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高低则在于管理。”李家振局长颇具逻辑的思维一语道破了常州水文发展的真谛。
李家振局长告诉记者,基层单位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利为民谋,权为民用,心为民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长期以来,他们坚持学习教育,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他们加强培训,出门考察,扩大知识面;他们鼓励职工参加高等教育,提升单位的知识结构;通过开展“三好青年”评选活动,给职工一股向上的力量。从创收中借款给购房职工,以解燃眉之急;组织职工到桂林等地疗养,组织退休职工到上海、无锡等地参观;安排职工定期体检;为全局职工办理参照公务员标准参加医保;为全体职工投保了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点点滴滴,给职工生活上足够的关心。
正是因为这些,常州的水文资料连续13年在全省水文资料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也正是因为这些,连续四年,常州水文分局一直被常州市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还被授予市级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被常州市委、市政府授予2001-2002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水利厅授予1999-2000、2001-2002年度江苏省水文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水文先进集体”称号。
常州水文过去的辉煌,并没有让常州水文人沉醉于其中。在内部改革驱动力的作用下,他们正为适应水文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谱写新的“奉献、负责、求实”的人才规划篇章。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全局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加快人才开发,提高全局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构筑常州水文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水文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的职工队伍。”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老套,然而在《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职工教育(培训)暨人才开发2004年计划要点与“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却分明有了其新的涵义。
单位自培、送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职称申报与晋升,一招一式,尽是常州水文构筑人才高地的基石。
单位自培。每月坚持2次科站集体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保证2个半天;局里每年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外请高校教授或专家授课,时间2-3天;局里每年组织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测绘等专题业务讲座,覆盖面争取70%以上;每年组织1次专业技术论文交流会,要求高中级职称人员和本科学历人员每人每年提交一篇论文;坚持中层以上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全年集体学习或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坚持党团员政治学习制度,每年保证4次集体学习。
送培。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派员参加有关行业举办的有关业务专题培训;派员参加地方党、工、团组织举办的政工专业培训。
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在上半年已有13人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上,下半年继续选送3人报考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在职研究生。2004年底的学历目标为:本科16人,大专14人,中专及以下13人。
职称申报与晋升。上半年已申报一名助理政工师,下半年计划申报1名水文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年底的职称目标为:高级3人,中级11人,初级18人,高中级技工11人。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常州水文分局的人才状况将实现总人数46人,其中干部与工人比为5:1,水文专业与非水文专业比为3:2;学历上普及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研究生达到10%以上;职称上,高中初级比为1:2:3,技工中要有1-2名技师。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该局除了分期分批让职工接受高等教育外,还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职工奋发进取。李局长告诉我们,凡达到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都应按期取得较高一级职称,如果两年没有申报或没有取得较高一级职称的,要影响年度考核等次和管理职务的聘任。也许这样的做法会给职工带来疑虑:水文局职数有限制,即使通过了高一级的职称评审,水文局没法聘任,岂不是“徒有虚名”?为了解除职工的这种困惑,该局打破常规,对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地方粮票”制,即根据职工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态度与能力,局里将试行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自主聘任,受聘者在聘任期享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工资等待遇。
我们相信,这样的激励措施,一定会激发职工的进取热情;这样的激励措施,一定会构筑真正意义上的常州水文人才高地。只有职工进步了,学历层次高了,知识面广了,常州的水文事业才会朝着现代化的目标阔步迈进……(省水利信息中心 史新明 省水文局 陆学林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