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陈杰厅长在《新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推动治水兴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8-11-05  来源:省水利厅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省地处东部沿海,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情异常复杂、治水任务艰巨,解决长期累积的水问题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灵活运用新时代治水兴水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治水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统领,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载体,推动治水兴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水工作重心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随着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水利必须加快由以水灾害防治为主,向更加注重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方式转变。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必须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维护江河湖泊的生态功能,保障水资源的自然循环,提高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转变治水思路,聚力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风险管控,守住安全底线;强化系统思维,树立全面、联系的观点,系统思考,科学统筹,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良性互动、协调配套;强化精准思维,从注重量的积累,到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断深化水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努力推进水治理由水体延伸到岸上、由大江大河大湖延伸到全流域小微水体,加快推动治水重心的战略转移。要针对当前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城市存在黑臭水体、饮用水污染事件易发的实际,改变以往重水量配置轻水质保护的工作模式,做到量质并举、更加注重水质;要针对过去一段时间河湖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利用、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实际,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发展方式,做到标本兼治、更加注重生态;要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城乡发展更加融合的实际,改变以往城乡水利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做到城乡同治、更加注重民生;要针对治水投资边际效益衰减、工程建设的资源环境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的实际,改变以往重建轻管工作倾向,做到建管并重、更加注重效能。

坚持系统化思维,推动生态河湖行动实施。江河湖泊是防洪、供水等功能的实现基础,也是生态空间的重要载体。我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还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必须下大力气,才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水情作为江苏重要的省情,决定了水生态环境改善是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治水必须系统推进。必须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针对新老水问题不断叠加,一方面水安全等老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洪涝灾害威胁与局部水资源短缺矛盾并存,另一方面水环境恶化与水生态退化趋势并存,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新问题逐渐成为新时代治水的重点和难点的实际,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水问题为导向,以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河湖建设。为此,省政府部署在全省实施生态河湖3年行动计划(2017年到2020年),明确了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等八项重点任务。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出台了实施意见,生态河湖建设已经在全省全面展开。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注重宣传引导,建立考评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河湖生态进行评价,尽快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环境整洁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目标。

实施精准化治理,推动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江河湖泊是新老水问题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交织的空间。我省江河湖海齐备,水网稠密分布,长江横穿东西433公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乡级以上河道2万多条,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727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37个,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系统推进这些河湖的综合治理是江苏治水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一方面控源截污,强化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整治水环境,强化内源治理,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长吴政隆强调,要坚定目标,精准精细,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治水攻坚战部署,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河湖行动,大力推进“5151”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长江、大运河、淮河、通榆河、新沂河5条生态河湖带,加快建成1000条生态样板河道,全面建设50座大中型生态水库,整体打造100个生态湖泊,努力推进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近阶段将重点突出“一江两湖”的治理,示范带动全省面上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长江治理方面,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实施长江河势控制工程,突出重要节点防护,保持河势总体稳定,并加强沿江支流治理;巩固堤防、提高标准,逐步将城市段、开发区段、河口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加强保护、促进发展,严格控制岸线利用总量,强力整治违法违规利用岸线项目,促进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巩固长江干流水功能区达标成果,确保供水安全。在太湖治理方面,综合运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力促太湖水环境根本改善,通过蓄泄兼筹、引江济太,完善“两进三出”引排格局,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通过控源截污、修复生态,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畜禽集中养殖;通过以水定需、生态补偿,合理配置太湖水资源,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预留适当发展空间。在洪泽湖治理方面,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防洪与供水、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蓄泄兼筹、保障安澜,扩大淮河洪水外排出路,恢复水域、修复生态,加快洪泽湖退圩还湖进程,增加调蓄库容,向空间要容积;加强雨洪资源利用,优化水利工程调度,完善西汇东排、南引北调活水格局,实现东西向、南北向水体大流动,让洪泽湖更好造福流域人民群众。

(来源:《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政声 2018-10-30 )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