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衔湖吞江”就在一指间
发布日期:2015-09-25

    在江苏省常州市抗击“6·17”“6·26”暴雨期间,城市排涝闸站开机1951工时,排涝1465万立方米。尽管开机时长、排涝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但各个闸站总体仍保持正常稳定运行,这得益于刚刚投入使用的泵闸站管理信息系统。

    澡港河水潮起潮落。在河西岸上,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三楼监控室里,两名年轻职工正坐在控制台前,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实时水文数据,了解着各闸站设施运转情况。通过屏幕,每处水利工程细微变化尽收眼底,工程调度更加直观高效。

    然而,对于管理着城区21条总长82公里骨干河道以及31座重点排涝换水闸站的常州市河湖管理处来说,这样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常州,泵站主要以城市防洪排涝为主,与城市防洪大包围节点工程,沿江、沿湖水利枢纽有机配套,南衔太湖、滆湖,北吞长江,构成保障全市区域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安全的综合工程体系,并且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就是这座城市“衔湖吞江”设施的守护人。

    长期以来,常州在城市排涝换水泵站管理上沿用传统管理调度模式,设备设施老旧,调度控制基本无自动化手段,检测手段也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必须用现代技术、信息化管理提升泵站运行管理水平!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在市区泵站管理上走出了两步好棋。

    泵站标准化改造出新。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现辖22座泵站,大部分泵站外观破损、内部设施陈旧,设备老化。自2013年年初开始,管理处分批对48台水泵设备、辅机设备进行大修和油漆保养,对闸站土建工程进行维修和改造,累计投入资金突破600万元,使泵站能适应和满足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在泵站管理人员岗位责任、联动换水、防汛抗旱、管理保养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明确统一管理考核标准,落实统一奖惩措施。经过改造的泵站,内外焕然一新,职工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信息化手段全面引入。2014年,在推动硬件到位、人员管理素质提升的同时,管理处又启动建设主城区市管泵闸站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投资400余万元,于2015年汛前完成并投入运用。项目建成了运行实时数据库与管理业务数据库、泵闸站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泵闸站视频监控子系统、信息化管理业务系统四大系统,以及与外系统联接的实时数据交换与通信服务平台、网络系统及集控中心机房。

    依托物联网、数据库、决策支持及通信和远程控制等技术支撑,管理处工作人员只要通过移动终端,便可即时查看30余处泵闸站48台套排涝机组及各类水利工程运行技术参数、图像及水文资料。决策开关闸门、泵站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实现。同时,全处各类防汛信息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及时的传递,决策即时化、智能化水准明显提高。

    

作者:张勇 王凌辉

    刊于2015.7.28 中国水利报2版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