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水利改革动态:武进水务化一体管理体现三大成效
发布日期:2006-09-15  来源:本站原创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当时的武进市委、市政府从调整机关职能、合理归并机构、明确行业主管等方面入手,逐步理顺涉水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水利部门“一龙治水”,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多龙管水”的局面,有效地推进了全区水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的该区水利(务)局聚合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归并水利建设、城镇防汛、供水、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五大职能,实现了水的统一管理,为建设现代水务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水务事业呈现机制活、起点高、亮点多、发展快的可喜局面。主要体现在“一加强、两提高、三转变”。

    “一加强”即水资源统一管理得到加强。由于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区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局面,水源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制约该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区水务部门积极实施“三级联动”供水工程,跨区域科学调水,调整水源结构;实施分质供水工程,建设湖滨工业水厂,合理配置水资源;落实地下水禁采,压缩开采量,保护“子孙水”,从而达到水资源的统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两提高”:一是机构精简,办事效率得到提高。过去涉水管理部门有5个,权责不明确,管理混乱,且机构、人员臃肿。实施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后,责任主体得到明确,原来长期存在的协调环节大大减少,宏观调控能力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加快建设,给排水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区域供水能力明显增强,实施的长江引水一期工程、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和镇域联网供水工程相继投运,日供水能力由6万吨/日提高到现在的32万吨/日,全区19个镇和两个开发区实现统一供水,长江水受益人口超过75万人;另一方面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明显增强,投资9160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自2002年3月4日投入运行以来,污水处理量由最初的1.5万吨/日提高到3.8万吨/日,污水收集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日趋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城区水环境质量。

   “三转变”:一是水务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从政府直接管制向间接监督管理转变。在供水市场上,积极引进外资,成立江河港武水务(常州)有限公司,开拓和经营武进水务市场,真正确立“水是商品”这一概念,建立了高效率的政府管制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正确处理了水务局与水务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水务工程投资逐步实现由单个政府投资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过去的建设中,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尤以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尤为突出。在长江引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中,该区积极引进外资和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来加快项目实施步伐,弥补政府在水务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缺陷。长江引水工程利用外国政府贷款600万美元购买设备。三是水务企业实现了从隶属于政府向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转变。传统体制下的水务企业投资靠政府,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效率低,成本高,现在该区的涉水企业正逐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运行体制机制,企业正在成为投资、建设、管理、经营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增强了企业赢利能力和实现资产增值。(武进区水利局供稿 )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