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金坛大打以水环境整治为中心的“三清”工作攻坚战
发布日期:2005-08-09  来源:本站原创

   近年来,随着苏南农业生产方式不断革新和农民生活习惯的变化,金坛农村同其它发达地区的一样,出现了影响水环境的诸多问题;一是农民已习惯使用化肥而弃用有机肥料,河、沟、塘长期不罱泥淤塞严重,水质下降;二是畜牧业从传统养殖向集约化养殖大户转变,主要使用人工合成饲料,青草没人割、水草没人捞,田野、庭前屋后杂草丛生,水草茂盛。特别是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蔓延已成为一大公害;三是农村普遍使用液化气,稻麦、油菜桔杆大量过剩,又得不到综合利用,村内草垛乱堆乱放,雨水浸泡后污水横溢;四是富裕了的农民砌房造屋,镇、村规模不断扩大。佰 是道路、卫生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垃圾、排水、露厕等问题突出;五是因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生产、生活中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镇村办企业排污问题严重,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改变现状已刻不容缓。2004年以来,金坛市把“环境兴市、生态兴市”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适时提出并大力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清工作。旨在通过两年的整治,改善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使广大农民拥有一个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是以“碧水工程”为重点的河道清淤攻坚战。全市上下把河道整治作为保护水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以提高河道引排能力、减少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为目标的“碧水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清淤河道173条332.4公里,完成土方568.6万方。与此同时,各镇村还组织对失去水利功能、污染严重的塘沟进行了清理和填埋。其中,清理沟塘112个,填埋58个。整治过的河道,基本达到了岸线、河坡整洁,水体清洁,恢复河道功能的效果。
    二是以镇村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各镇村把道路建设作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加快对集镇区、行政村的道路、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2004年考核的全市14个集镇区和9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主干道水泥化,人行道、巷道路面道板化。镇村共修水泥道路395公里,铺设砂石路面580多公里。在镇、村道路建设的同时,注意统一规划、配套好涵洞、下水道和排水沟,基础设施的完善使镇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绿化、美化工程攻坚战。市政府下达了植树造林的任务指标,各镇区对照《金坛市农村“三清”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镇、村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机耕道和河沟塘周边植树种花。全市累计栽种树木、花卉116万棵(株),新建农民公园、绿色健身广场或休闲绿地39个。为了美化环境,有些镇村整地造林,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高潮。同时,不断提高树木、花卉的品味和档次。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西部丘陵山区结合以促进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实施“青山工程”,累计改造水保用材林2830公顷,经济林2092公顷。
    四是以改变传统陋习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脏、乱、差攻坚战。该市在“三清”工作中,十分注意引导农民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生态维护的知晓率,积极引导他们养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转变生态环境理念和消费理念,提高参与“三清”工作的自觉性。动员起来的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整治集镇、村庄“脏、乱、差”的大会战:清理乱张贴、整治乱堆乱放乱搭建,疏通下水道,拆除违章建筑,消除卫生死角。农村“三清”以来,全市共清理垃圾26万吨(有的垃圾是几十年以来积存的),修建各类厕所467座,垃圾中转站34座,设垃圾箱(筒)3758只,消灭露天粪坑1万多只,卫生户厕改1.1万户……。这些举措,使金坛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人居质量迅速提升,为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特别是净化水环境起到巨大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坛市水利局张果元)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