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我市落实三项措施加强城市水生态治理
发布日期:2013-07-18  来源:办公室
    一是加快控源截污全覆盖进度,着力增强基础保障。根据河水污染状况和整治实际需要,控源工作始终坚持“区域减排”与“一河一策”两个层面并行展开。七年来,市区累计新建截污泵站55座,截流管网54.6公里,对710家企事业单位实施了污水接管,对448家单位进行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103个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消灭排放口864个,减少入河污水量约10万吨/天,完成截污建设投资达到5.66亿元。今年在继续做好小区雨污分流、污水管道疏浚和缺陷修整的同时,重点抓好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扩建20万吨/天)和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扩建2.5万吨/天)前期工作,2014年适时开工,使污水设施承载能力实现再提升,更好地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水体修复,不断优化环境维护手段。围绕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实施常态调水。通过不断完善《常州市区河道引清调水调度方案》,城区换水已由原来的不定期换水,实现了常年规范化调度。每年通过长江各闸、通江河道向内河引水量超过数亿方,根据需要适时启动江边枢纽开机引水,同时科学利用市区闸站实施日常调水,仅2013年上半年度就开机引江水5.05亿方,排水573万方,市区泵站开机达到了5442小时,引排水4032万方,基本满足片区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需求。
    推进生物修复。持续开展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和“以渔活水”生态养护建设。2008年以来,相继完成白荡浜、翠竹新村内河、会馆浜等17条城市河道(浜)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工程,对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和天目湖“一江四湖”开展以禁渔养生、生态养殖、放鱼养水、渔政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以渔活水”生态养护,放流花白鲢、黄尾鲴、螺、蚌等滤食性和清水性物种,年增殖放流苗种均在千万尾以上,今年将达到3800万尾,在净化水质、吸引鱼类、鸟类等栖息,遏制湖泊蓝藻水华,促进水产养殖污染达标减排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展生态治理。在治理中,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景观、生态、环境、文化效益,首先是以水通河畅为治理立足点,大力实施水系沟通,推进河道拓浚,扩大调水、蓄水面,使中心城区水系得到全面理顺,“水活”效果明显;对沿河具备空间条件的,则在满足截污、护岸等功能的前提下,推行以生态护坡代替传统护岸,努力增加居民休闲、活动场地,在建的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等航道整治工程和即将开工城市防洪引排河道澡港河、丁塘港整治工程,均部分或全线采用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对居民集中区及景观要求较高区域的河道整治,则以现代水工建筑物替代传统水工建筑物,使之既确保工程治水效益发挥,又使之与周边环境、区域文化有机融合,“亲水”效果初显。
    三是着力强化长效管护,切实维护河道健康。市政府下发《加强全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在着力推进管护机制建设同时,强化三项管理:
    大力推进河道社会化管护和信息化管理。市区河道管护被列入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对水面漂浮物、岸坡垃圾、驳岸维修和沿河绿化重点考评和社会化管养,今年上半年在对21个市管河道保洁全面推行社会化运作的基础上,二季度又完成10万平方米沿河绿化的社会化管养招标,完善了专职的河面保洁、垃圾突击清理和长效管理督查三支队伍,落实工作管理、市河换水、漂浮物打捞、河道打捞保洁考核等四项机制,结合常州水利现代化,以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河道主要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化河道”也在扎实推进当中。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水域管理。在河道整治、航道建设等涉河工程审批、设计、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影响水环境的各类因素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统筹考虑,确保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确保河道原有生态,保护河道水质。同时,按照《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强化对骨干河道、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水域的重点保护。目前,三河三园和南运河段已被划定为旅游船舶专用水域。今后,还将根据经济发展和规划要求,进一步逐步划大商业船舶禁航区域,减少环境污染源,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
    强化行政执法管理。充分发挥区级农业水利合署优势,整合水政、渔政职能,联合公安水警、城管、街道等建立纵横联动执法机制和流转督办制度,加强对非法捕鱼、非法占用情况的联合执法巡查;对工业、服务业污水排放实施实时监控和检查,保证企业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使污水处理后达标排入管网或水体,严厉打击偷排行为;新建的建设项目应同时考虑污水治理设施,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开展畜牧业执法,坚决拆除违法猪舍、吊机等设施,对向市河排放建筑废土、泥浆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有力手段,有效杜绝严重污染市河水体的行为。
 

主办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B座503室

电话:0519-8568218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5

苏ICP备05003616号